''Sagan, Françoise. Fit son apparition en 1954, avec un mince roman, "Bonjour tristesse", qui fut un scandale mondial. Sa disparition, après une vie et une œuvre également agréables et bâclées, ne fut un scandale que pour elle-même.''

(Francoise Sagan,1954年僅18歲的她以一本小小的《日安憂鬱》引起全世界騷動,走完恣意的創作人生,她的辭世,只驚動了她自己。)


這部電影我最喜歡的段落是Sagan跟朋友去看戲,遇到一位男士質問她:「妳為什麼要騙我?」於是Sagan拉著這位男士到一張無人的桌子坐下...

A: (對站立的男士 C 說) 一杯威士忌,你要嗎?
B: 不要。
C: 我不是服務生。戲是我寫的,這是我看拙作的保留席。
A: 真是抱歉,請稍等一下讓我分手。
B: 妳真可惡。( B 起身離開)
A: (對 C 說) 看吧,很快吧!?
C: 別走,你似乎處變不驚。而我很快就要一敗塗地了。
A: 噢這種事很難說。
C: 所以囉,(服務生上前詢問戲可以開始了嗎?) 可以了。
C: 寫戲最難了。
A: 我以為是帶鐵鍊做苦工。
C: 苦牢犯不懂首演夜的緊張。
A: 但你懂苦勞犯的苦。
C: 那當然,我三個月就戴小耶穌像項鍊。


我也很喜歡這些穿插在電影情節當中的quote:

愛,讓人免於孤獨;而明白人不能無愛而活,才是真正的悲哀。

這場車禍告訴我,人非常脆弱,病痛會使人孤單,人的疼痛只能獨自承受。

愛情一開始總是很美好,來到中間更棒,到了最後,就看誰先厭倦,總之都讓人傷心。

人為何抓住以逝的愛不放?幾年過去還剩什麼?淡薄的情感與背叛,頂多就是乏味的伴侶關係。

人到末了總是孤單,無論有愛或無愛,被頌揚或被批判,是母親或作家,心碎已是必然。

我應該同他們一起死去,但是我沒有勇氣。最困難的是繼續往前走,最令人吃驚的是無論如何,你都能走下去。任何年紀都能重生,其實人生就是這樣,重新開始,從頭開始,再次呼吸,彷彿你什麼也沒明瞭,除了某種個人特質,抗壓性、堅強、一些傻事,而非自己的無能或懦弱。


--
寫作,是探訪未知,還是再造已知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Mar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