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因為聽到廣播廣告上,帶有口音的賽評員在介紹參賽國家時提到了"Taiwan",或是你是被預告片中一閃而過的中華民國國旗所吸引,而想進場看看台灣健兒在國際舞台上耀舞揚威的畫面的話,那這部片有可能會讓你的愛國心失望。因為片中的劇情主軸不在台灣 (但是你還是可以在片尾看到TPEC的Battle片段),國旗出現的瞬間,就只有那幾分之幾秒而已。

 

Battle of the Year是1990年開始舉辦的世界b-boy大賽,但是是以團體、排舞為主的賽事。台灣舞團曾在2008年和2011年,分別由Formosa和TPEC舞團拿下第三名的好成績。這是去年Formosa參賽的排舞:(第一首歌結束後,2'23"開始,音樂是蛋堡的I Want You,聽了有點激動啊!!!)

世界Battle的故事是關於美國的b-boys,自2001年拿下第三名後,近十年內連四強都無法進入。一家以販賣hip-hop文化為事業的老闆覺得這樣下去不行,嘻哈文化在美國正在萎縮,而若不做些什麼,未來會危及到他的商業利益。所以他決定贊助美國舞團出征BOTY,並且希望它們能一舉奪下冠軍。

 

我很喜歡這個動機:企業主看到自身事業未來的挑戰與局限,不願就此束手待斃,所以砸錢資助舞團,希望能奪得比賽大獎,重拾國內大眾對嘻哈文化的喜愛與重視。這家企業原本就是倚靠著嘻哈文化獲利,而面對一個時代的潮流、一種次文化的消逝,老闆不是以打悲情牌,大喊保存文化,維護美國原生文化等口號,向政府要求補助與扶持;他的作法是主動出擊,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想辦法去突圍、去創造新的可能性。

 

整部片就像是一部心靈勵志片一樣,沒有之前跳舞電影慣用的陰謀、情愛糾葛、友情的背叛等老調,也沒有為了增添新意,而硬要把不同舞風融和的橋段。沒有舞團團長覺得自己的團員太遜,為了贏得比賽所以加入死對頭的陣營,然後在比賽前還回頭睡自己的前女友,給予她心靈上的打擊。沒有街舞混芭蕾、混國標、混踢踏舞。有的只是一個真實的賽事 (電影中也交互使用真實賽事的影像片段),一個認真想要得名的舞團,然後拼命地練習,如此而已。

 

也因為如此,所以整部片的劇情沒有什麼起伏,就像生活一樣,有些時候會遇到些小難關,然後讓我一邊看一邊反省自己。教練自己心理的問題,團員間的磨合與競爭,個人的心態如何影響個人的行為等,我在這些點中不斷地獲得啟發。
Change how you think, change your life.

 

最後,如果你是編劇,你要如何決定這個舞團的命運呢?
讓他們得到第一名?
  拜託,有志者事竟成,這種教訓意味的寓言也未免太老掉牙了吧!?
讓他們得到第二名?
  因為得第一名太誇張了,所以給他們個第二名好了,這樣未來還有進步空間,
  好像留下一點遺憾美。但是感覺起來還是很老套。
讓他們敗在四強?或是連四強都沒進?
當編劇,你可以讓所有人都照著你的結局走,但是人生就沒這麼全知與篤定了。

 

 yo, battl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Mar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