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哈佛沒教的幸福課

強力推薦以下族群去看:

1. 想把故事說好的人,學習它的套路還有它是怎麼將吸引人的元素做出恰到好處的比例調配的

2. 喜歡輕鬆愛情喜劇小品的人,電影幽默並充滿巧思,對白與鏡頭語言有許多令人會心一笑的亮點

3. 憤世嫉俗的邊緣人必看,覺得這世界上的人都是弱智、粗俗、虛偽,為什麼我要浪費生命去跟這些不入流的渣渣廢廢溝通呢?

 

這部電影是在說一個天才女孩,14歲進哈佛,18歲畢業,她的人生好像比同齡的人領先了四年,但是她愛批評又孤單,而且對人生迷茫。她的心理諮商師給了她一份清單,上面列了六件事,希望她可以去完成,看看做完後是不是她的人生就會比較快樂了。

 

 

以下有雷

 

一開始先說說女主角Carrie Pilby的角色設定,目標是要傳達出「完美但是沒那麼完美」的感覺,有超高IQ,但EQ不是太好,生氣會摔東西,大吼大叫;她的英國口音讓人有外國、貴族、高級的感覺,但是卻又讓她有點大舌頭,會把s發成th;她的服裝都是oversized,男女不分,因為要創造出一種小孩穿大人衣服的印象。

 

電影在剛開始的時候,Carrie接到爸爸的電話,說沒辦法一起過感恩節了,她倒在床上,鏡頭用上下顛倒的方向拍她的臉,預告了她的人生即將upside down

 

讓她生活upside down的就是諮商師給她的清單,要她去約會、交朋友、養寵物、跟人跨年、重讀一遍自己最愛的書。想想做什麼事是讓妳享受的,一次做一件,慢慢來,看看會怎麼樣。

 

Carrie完成的第一件事是養寵物,她走進了寵物店(還是要宣傳一下領養代替購賣),買了金魚!這邊的選擇是很有趣的,諮商師要她養寵物的目的是希望她可以負起責任,體會被需要的感覺,所以如果養狗的話,是個很好的選擇,養貓的話差一點,(因為貓常常愛理不理的),沒想到她選了個根本無法溝通的魚,關在小缸子,還隔著水,聽不到摸不著。不過做為觀賞用的金魚,多少也呼應了她的經歷,身為天才就像是金魚一般,被人觀賞與指指點點,沒有人可以跟她溝通。

 

接著她在工作場合交到了朋友,這兩位朋友對愛看美國電視節目的觀眾來說應該非常熟悉,Vanessa Bayer常出現在Saturday Night Live,她在裡面也扮演了一個典型的平庸之人,信念是厚黑學,她對主角說:妳遇到了不錯的對象,妳就應該再打電話給他,他有未婚妻又怎樣,這個道德上的問題不是妳要煩惱的,是他要去承擔的。

 

還有這句:Nobody likes anybody for who they are. That's why we have to pretend to be BETTER than who we are, and let people find out the truth later, once they've already invested.

沒有人喜歡真實的你,所以我們要假裝成一個比較好的人。就算之後被發現我們是假貨,他們已經投資了太多,沉默成本太高,而無法抽身了。

 

另一位怪咖朋友Desmin Borges,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影集You're the Worst當中,他在裡面飾演退伍軍人Edgar Quintero,角色跟電影裡非常相似,所以看起來沒有違和感。順便推薦這部影集給喜歡諷刺笑話,憤世嫉俗,嘴巴很賤,但思想開放的聰明人。

 

這部片就像是新版的Yes Man + 愛在黎明破曉前,浪漫愛情電影的套路是:用散步聊天以及不經意地要求女伴在街上與他共舞,還有像Yes Man要對原本抗拒的事情say yes. 有趣的巧合是在Yes Man當中,金凱瑞遇到了一位奇女子,帶他社交、從事各式各樣的新鮮體驗,飾演這位奇女子的演員名叫Zooey Deschannel。而在哈佛沒教的幸福課中,一直出現的一本書名就叫做Franny and Zooey。沙林傑的這本書在講的是現代社會中,人們看似光鮮亮麗忙碌的表面,內在卻是空虛;也有人認為,這本書在說的是“the phoney and the genuine equally deserve our love”假惺惺的人和真誠的人都同樣值得我們去愛。

 

這本書在電影當中就是幸福的表徵,媽媽給她這本書的時候,她的人生是幸福的;當她遇到了帥氣有深度又會撩妹的文學教授時,她是幸福的,甚至獻出了她珍視的書當作禮物;鄰居這個音樂高才生,活出自己的夢想,而她在鄰居外套口袋中看到了沙林傑的那本書,那一剎那是個頓悟,電影從這裡開始,才是Carrie內心真正轉變,要去把幸福找回來的關鍵時刻。之後爸爸出現,幫助她面對過去,取回失書,父女和解;她好好地重讀這本最愛的書籍,劃掉一項清單上的待辦事項。

 

當然這一段幸福追尋的過程,不要用女性主義的視角去深思其中的意涵,你會看得比較開心。

 

文學教授與未成年天才少女的設定,很自然地讓我聯想到了林奕含,雖然結局不同,但情節有多處可以類比討論。電影發行公司大可以此作為行銷點,但是他們沒有,想為他們拍拍手。

 

父女和解的起點在安徒生童話的雕像,除了劇中提到的安徒生的人生與作品對比的諷刺外,我很喜歡這裡用的  "get lost" 雙關語,小時候跟父親的約定,如果走丟(get lost)了,要在這座雕像碰面;長大後當自己對人生感到迷失(get lost)時,真的在雕像前遇見了等待她的父親。這個在衝突過後的大和解,拉開了第三幕結局的序章。

 

這部電影用了很多的再現,當這些素材再次被提起時(與諮商師之間的:照相機記憶力、藉口藉口藉口;與老師之間的:紅色在你的唇上很適合),雖然台詞是一樣的,但說話的人互換了,角色關係不一樣了,這些埋好的艮,會讓有抓到的觀眾會心一笑。另外一個有趣的對比是,雖然Carrie有像照相機的記憶力,卻還是要把清單上完成的事項用拍立得拍下來。我非常喜歡這部三幕劇中,第二第三幕結束的方式,第二幕是主角在一個家人團聚,理應歡欣的聖誕節,卻接到了接二連三的打擊與噩耗,但是幸運地遇到了the one,然後逃回家對著自己做的書本聖誕樹許願,吹熄蠟燭,畫面暗,結束第二幕。

 

第三幕的結束也是電影的結束,當the one摟著她在防火梯上準備看跨年的煙火時,問了一句what's your middle name? 這也是前面埋過的艮的一次再現,女主角覺得開心,看著天空的眼睛慢慢將視線往下轉而對著鏡頭,給了觀眾一個微笑。如果你前面有投入在劇情當中,最後這一個打破觀眾與電影之間關係的安排,是非常打中人的。

 

推薦這部輕鬆有趣的愛情小品  Carrie Pilby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觀後感 影評 心得
    全站熱搜

    OMar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