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影功夫熊貓即將上映,來po個熊貓小檔案吧



1、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

2、科別:熊科?浣熊科?貓熊科?

3、目別:食肉類

4、綱別:哺乳綱

5、特徵:顏色特徵,黑白熊

6、身長:1.2-1.5公尺(頭及身體),12-13公分(尾巴)。

7、體重:雄性75-160公斤,雌性略輕10%-20%。

8、分佈區:中國陝西南部、甘肅及四川等地。
       主要棲息於海拔1400米—3500米,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亞高山針葉林帶的山地竹林內。

9、飲食習慣:草食性,99%竹子。

10、社會結構:慵懶、領域性強、獨居。

11、性成熟:5-6歲。

12、繁殖季:3月中到5月中交配。

13、妊娠期:97-163天,受精卵固著時間:1.5-4個月。

14、生產隻數:1-3隻,一般只有一隻存活。

15、出生時體重:90-130克,非常孱弱。

16、平均壽命:5-6歲。(概估)

17、最高可能壽命:20-30歲。

18、現在總數:大約1000隻。目前正在逐漸減少中。

名稱溯源
1869年,法國天主教傳教士Armand David認識了熊貓後,給「熊貓」定名為「黑白熊」,歸屬於熊科。兩年後,動物學家進一步考查,研究牠應屬於貓熊科,於是定名為貓熊;意思是牠的臉型似貓那樣圓胖,但整個體型又像熊。1940年代,在重慶北碚博物館展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當時,由於中文使用者傳統上通常都習慣右到左的寫法,所以當時貓熊一詞是以右到左的方式書寫。在標準中文文法裡,形容詞通常都被置放在名詞的前面。由於熊貓被一般人認為屬於熊科,因此貓是形容詞,熊是名詞。故,貓熊一詞在中文文法上是對的。到1940年代,很多中文使用者已經開始習慣左到右的中文讀法,所以當時重慶北碚博物館所展示的「貓熊」字樣就被大家誤讀成熊貓。從此以後,熊貓一詞變開始先在四川一帶流行起來,長此以往向傳訛誤,一至到今天,大部分的人也就習慣了使用熊貓一詞。

這隻是貓熊

大熊貓太像熊了(熊頭、熊身、短尾)

這支是熊貓(在台北市立動物園可以看到)

小熊貓太像貓了(貓頭、窄身、長尾)

所以小熊貓才應該稱“熊貓”,大熊貓應該稱“貓熊”才是!
(小熊貓小檔案:請按此)

物種溯源
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Ailuaractos lufengensis),這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為主的最早的熊貓,始熊貓的主枝則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繼續演化,其中一種在距今約300萬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現,體形比現在的熊貓小,從牙齒推斷它已進化成為兼食竹類的雜食獸。在此後的200萬年間,這一主支開始向亞熱帶,廣泛分佈於雲南、廣西和四川。在這一過程中,大熊貓適應了亞熱帶竹林生活,體型逐漸增大,依賴竹子為生。在距今50-70萬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貓的鼎盛時期。

現在的大熊貓的臼齒發達,爪子除了五趾外還有一個「拇指」。
這個「拇指」其實是一節腕骨特化形成,學名叫做「橈側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大熊貓在生殖上,還保持了很多體型較小,形似貓態祖先的特徵,只做一部分調整以適應現在的生活。
即使只是基因上很小的差異,也可能對外表和行為有深遠的影響。
黑猩猩跟人類的基因有99%雷同。我們無疑應該把黑猩猩視為家族的一員。但黑猩猩算是人類嗎?


飲食習慣
熊貓的食性是專家喜愛的研究主題,熊貓的食物主要是竹子。竹子的特點是一年四季都能茂盛青翠,而且各部分的營養成分大體一致,牠們吃竹子的心和竹筍,有時也吃竹葉。熊貓本是肉食動物,但由於牠們行動緩慢,捕捉不到食物才逐漸演化以竹子為主食,為了適應食物,牠們的胃壁極厚,牙齒可咬斷直徑3公分的竹子。但是熊貓的腸子很短,也沒有供發酵纖維素的共生細菌。熊貓只能吸收吃下去的竹子的17%,而鵝的食物雖然通過消化道很快,它們的利用率也有30%。這使得熊貓每天進食時間長達10個小時以上。牠們每天要整整吃上十四個鐘頭,耗費十二至十四公斤竹子才會飽,故無暇冬眠。

熊貓也吃麥苗、玉米苗、玉米、饅頭、米食之類。餓了的時候,甚至會上樹掏鳥蛋吃。四川王郎一帶居民,多次發現雞窩裏的雞蛋被饞嘴的熊貓偷吃了。古時候有許多關於熊貓吃鐵的記載,熊貓還因此得名食鐵獸,這多發生在熊貓闖入人的居住地,牠強勁的下顎足以咬下鐵鍋,但為什麼要吃這些東西就不得而知了。

由於熊貓攝食的竹子種類很多,而牠的棲息地又有很多種竹子生存。對於竹子周期性的開花死亡,沒有確鑿的研究證據表明熊貓會因此挨餓而危及生命。倒是棲息地的人工開發,讓熊貓的生境縮小從而無法找到合適的竹林。

熊貓非常喜歡水,可以說,森林中有水的地方,就可能找到牠們的蹤跡。牠們喜歡在河谷的水中游泳,有時侯常喝水喝得脹鼓鼓的,動也不動。除了以外,熊貓為了保存體力,睡覺睡得很多。牠們可能會讓自己舒舒服服的趴在樹上,或是把頭枕在後腿,蜷縮在竹林裏。在平時,牠們會待在地面上,但在有限陽光照射的白天,牠們喜歡爬到樹枝上曬太陽。牠們常就這樣昏昏沈沈地睡了一天後,到了黃昏才開始活動並尋找食物。但當遇到危險時,熊貓的身手靈活,善於爬樹,奔跑速度很快。

繁衍與育兒
成年熊貓的發情期很短,一年裡雌性熊貓的發情期只有幾天,交配後就分開,由雌性單獨育。

大熊貓常在冷杉的大樹洞里生育,牠一胎產一子,有時產兩子,懷孕時體貌無明顯變化。出生的大熊貓幼仔只有一二兩重,呈粉紅色,與成年熊貓形態差別很大。由於熊貓以竹子為食,每天需要長時間進食來保證熱量的供給,在育幼期母熊貓也要離開幼崽2-4個小時外出覓食。

1990年代以前,一些人看到母熊貓遠離幼崽而遲遲不歸,就對母熊貓的育幼能力表示懷疑,推斷幼仔遭到遺棄。後對野生熊貓繁殖行為長期的觀察推翻了這種觀點,母熊貓長時間離巢在沒有外來干預的情況下不是對幼崽的遺棄,而是需要吃夠足夠的竹子來分泌乳汁哺育後代。大熊貓寶寶長期留在巢中,需要母親照顧十八個月以上,使母親的泌乳期延長到下個交配季節以後,以致牠無法每年都生育。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的熊貓繁殖一直是一個難題,人工條件熊貓的自然發情減少,為人工繁殖帶來困難。1990年代以後,大熊貓的人工繁殖已經完成,多採人工授精的方式。

若母熊貓一胎產下兩子,牠會選擇放棄一個寶寶,因為牠知道自己只有能力撫養一隻,若同時照料兩隻熊貓寶寶,兩隻都會活不成。現在人工養育接手,以每半個月交換寶寶的方式(一隻人工撫養、一隻母熊貓撫養),使雙胞胎熊貓的存活變成可能,但也要小心熊貓媽媽因為在人工撫養的熊貓寶寶身上嗅不出自己的味道,而遺棄自己孩子的情況。

超可愛熊貓
公熊貓的個性一般很溫馴,不會主動攻擊人或其它動物。當公熊貓聽到異常響聲時,常常是立即逃避,當逃不掉時,就會像深閨的淑女一般,用前掌蒙面,把頭低下,深深地埋在兩個前掌中間,並把背脊高高地拱起來。大熊貓的這種姿式,是一種害怕或生氣的表現,但是當牠們在發情期時,由於睪丸激素的影響,脾氣會比較差一點,這時靠的太近就會遭受攻擊啦!

關於熊貓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熊貓是渾身雪白,半點黑色又沒有,如白熊般, 一個名叫洛桑的姑娘在山上牧羊,她甜美的歌聲使熊貓們如痴如醉,圍繞在她的身邊且歌且舞,洛桑姑娘手持羊鞭,也保護著熊貓。一天,熊貓突然遭到金錢豹的襲擊。洛桑姑娘挺身而出,舞動羊鞭朝金錢豹抽去。金錢豹放開了熊貓,朝洛桑姑娘猛拍過去。熊貓們得救了,但洛桑姑娘郤倒在血泊之中。當她的三個妹妹聞訊趕來,洛桑姑娘已然與世長辭了。熊貓身披黑紗,向洛桑姑娘致哀。悲痛之聲惊天動地,汪汪眼水如溪如流。忽然,天空中閃現出萬道霞光,金燦燦的那麼耀眼。洛桑姑娘出現在雲端,笑容可掬地對三個妹妹說:山上的野獸還沒有消滅,我要永遠屹立山中,保護熊貓!霞光消失後,洛桑姑娘和她的三個妹妹化為四座高聳嵯峨的山峰。迄今,在臥龍自然保護區西北邊緣,屹立著四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俯視群山。那四座山,便叫四姑娘山--洛桑姑娘和她的三個妹妹化成的高山。 熊貓深深銘記著四位姑娘的恩情,永披黑紗,表示掉念。從此,熊貓的皮毛變成黑白相間,牠的眼圈也哭黑了。四姑娘山,是熊貓的保護神的象徵。

至於牠為什麼要改吃素呢?
因為牠看清前世後朝,皈依佛門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Mar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