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6890041

當電影的第一幕響起了國旗歌,畫面中升起了中華民國國旗,我心想:慘了,這部片沒辦法賣去中國了...

然後回到1985的高雄,片中主角們大多使用閩南語,我又想:完了,除非重新配音,不然現在連新加坡也去不成了... (新加坡對上映電影有方言的比例限制)

直到繼續看下去以後才知道,如果這部電影未來真的無法在中國與星馬上映,真正有關係的,其實不(只)是國旗、也不是語言;而是衝撞體制、追求自由民主的內容。

 

現在的我能大聲地說我想說的話,能公開發表我對核能/死刑/都更/NCC/國教等各項議題和政策的看法;能自由地在網路上發廢文。是因為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有這樣的一群人,打開了未來世代的眼和口。讓我們可以看到、and be able to speak。

我希望這樣的改變,有一天能發生在所有華人的身上。

 

我喜歡這部電影。

喜歡王心仁這個機會主義者的角色設定,
以及那句:「現在機會就在我們的眼前,搭上,我們就翻身了。」

喜歡他在哄小孩入睡時的童話故事,其實映照著自己的現實生活。

喜歡左邊乳房與右邊乳房的對話。

喜歡雙胞胎的設定。

喜歡這個畫面

 未命名

還有放生。隨著手扶梯溜走的機票


至少我們三個人,有一個人是幸福的。

可是最後小木偶,還是無法逃脫出大鯨魚的肚子。


奇怪的是,這麼難過,讓我掉淚的一部片。散場後,卻給了我一種振奮的力量。


導演在映後座談的幾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80年代,他們在校園內衝撞體制,想要得到自由。到了90年代,雖然好像是在做一樣的事,但是其實他們感受到了自由後面的慾望。在擁有自由以後,要面對的是隨之而來的慾望,這是我特別想要突顯的一點。」

「現在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十年後的你。」

 


現在十幾歲的你,決定你的興趣,決定要念一類還是三類,決定要念高中還是高職,決定大學要念什麼科系,決定志願卡的排序...

二十幾歲的你,決定先當兵還是先念研究所,要去當業務還是去考國考,要出國還是留下,要不要等當兵/出國的另一半...

三十幾歲的你,決定你的職涯,決定要不要跟這個人共度下半輩子,決定要不要生小孩、要不要買房...

不管幾歲的你,都要面對的決定是,要離開還是留下。工作、戀人、朋友,永遠會出現新的機會、新的人、新的誘惑、新的挑戰。誰能留下,誰要走?
what's your decision?

(點圖可直接連結到書籍介紹頁面)

arrow
arrow

    OMar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