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就像法文版的傷心咖啡店之歌
只是轉折生硬,說教意味過於明顯,事件的過程與結局也不合常理
表面上是一本小說,但其實是以小說的形式鼓勵讀者向前、踏出舒適圈、勇於挑戰、實現自我等。只是當勵志故事,將情節鋪陳為一帆風順,所有的困難幾乎只出現在主角的內心時,這樣的勵志已經與現實脫節了。
作者架構了一個與生活格格不入的人,私生子,辛苦生活、望子成龍的母親,在美國這樣充滿新教精神的國家出生、求學、成長,卻回到法國工作,孤單寂寞,遇到摯愛卻又不明不白地被甩開,工作上不滿公司上層的決定,卻又不敢用行動堅持自己的信念。
然後當他在要從艾菲爾鐵塔一躍而下之前,被一位神秘男子叫住,而開始被賦予了一連串的任務。
書底對這位謎一樣地陌生男子的身分給了一些暗示,錯誤的暗示,讓我看到書的中後段時勃然大怒。我完全因為書底的一句話,而被引導了閱讀,因為那句話而帶著先入為主的觀點進入小說世界,然後覺得被玩弄了... 這句話真的是... 很糟糕啊。完全破壞我這種純真讀者的閱讀樂趣,破壞了整本書的結構,也破壞了書名幽暗的指涉性。
跟陌生人聊自己的人生有點奇怪,尤其當你說的超越工作、日常人際關係和刻板習慣等等瑣事,我害怕跟他掏心事,怕因此讓他擁有主宰我的權力,不過過不了多久,我不再顧忌,開始盡情傾訴,我之所以願意暴露自己,或許是因為我不覺得被批判,另外我得承認我蠻喜歡這麼做,一旦跨過羞恥的門檻後,有個人可以傾訴其實滿愉快的。我們這輩子很少遇見願意聽你說話的人,鮮少感覺有人想了解你、願意追隨你的思路和發掘你靈魂的奧祕。暴露自己讓自己變成透明是一條讓自己獲得自由的途徑,而且就某方面來說,令人興奮。(p.27)
「人生不是理論,我只相信實際經驗,也只有真實的經驗才能改變人,其餘的都是廢話或知識上的自淫。」(p.53)
(p.101) {兩人對工作和人生的對話,在看完全書後再回頭看,才了解這段對話的奧妙之處。}
「我希望我的工作能帶給別人一些東西,即使它改變不了世界,但我希望晚上睡覺時,我能告訴自己過了有意義的一天,並做了一點點的貢獻。」
「我們應該成為我們希望在這個世界上看到的改變。」
「當人不想改變時,他開始走向死亡......」 (p.109)
留言列表